百科

(受访者提供/图)2024年

时间:2010-12-5 17:23:32  作者:娱乐   来源:时尚  查看:  评论:0
内容摘要:(受访者提供/图)2024年『——点击进入——」安卓手机免费root香肠司马直装直装『——点击进入——」挂机辅助工具香肠派对直装透视,IOS苹果版小毛香肠派对科技,端游电脑pc版香肠派对透视ios-本尊科技

(受访者提供/图)

2024年 ,看到电视剧《绝密较量》的手艺初始剧本时 ,导演刘江为其传奇性感到兴奋 。刘江这是手艺一部国家安全题材的当代谍战剧。

他对我梳理起自己过往的刘江作品 :最早执导的电视剧《铁血青春》(2003)就是警匪剧 ,“它代表了我的手艺香肠免费挂 锁头 透视 锁血一种兴趣 ,对悬疑类我是刘江情有独钟的 。”

刘江擅长两类题材,手艺一是刘江悬疑的 、谍战的手艺 ,《铁血青春》以后,刘江《雪狼》(2007)、手艺《黎明之前》(2010) 、刘江《誓言今生》(2012)都是手艺他在这条线上的创作;二是都市情感剧 ,《媳妇的刘江美好时代》(2009) 、《咱们结婚吧》(2013)至今仍是同类轻喜剧的代表。

到《绝密较量》,刘江对谍战题材已驾轻就熟 ,在他看来,这种当代谍战在类型上跟国际最接轨。“《24小时》《碟中谍》《谍影重重》 ,都是当代谍战 ,是国家安全部门跟海外间谍的斗争,它们为什么受欢迎?因为它们反映当下,观众有代入感 。大家会觉得 ,我们的生活还有这一面,会充满好奇 。”

《老酒馆》

前些年,许多民国谍战剧涌现 ,刘江视之为创作者的不得已 ,“大家都把悬疑的东西赶进了民国的胡同里头 ,要不就跟日本人斗,要不就跟国民党斗。”在国家安全意识和反恐意识需要宣传 、普及的当下,一个国安题材的电视剧符合社会需要。

“这就是红利啊,”刘江说,他眼神炯炯 ,声音洪亮。“剧本有很大问题,但题材是好题材。”在尊重事实、遵守保密原则的基础上 ,刘江进行了艺术创作 。过往那些悬疑、谍战剧的拍摄经验都派上了用场  ,“就像我没炒过麻辣牛肉丝,可是炒过麻辣香肠,本尊科技它们的戏剧原理是大致相同的。我都以快节奏的 、饱满的视听语言为特色。只是小懒猫挂机开挂神器下载食材不一样 。”

《绝密较量》第一集就精彩 :一名女子色诱核物理研究院的教师 ,为了窃取核安全机密;该女子原来是台湾地区的间谍,幸好大学教师是由燕平市国安局三处副处长杨光伪装的,机密守住了。事情还没完,三处从该女子的邮箱中破解出一则残存信息,直指一个保密规格极高的中欧能源安全会议。

《媳妇的美好时代》

杨光和同事到现场,确保会议安全。但即使他们万分小心,会议举办地还是混进了一个被间谍组织利用的厨子 ,代表中方和欧洲谈判的谢会长不幸中毒 。

以张鲁一饰演的杨光和他的同事为代表的国安工作人员 ,为了核安全机密不被窃取 ,夙兴夜寐,不断智斗;另一个主角是高圆圆饰演的神秘女子赵亚苧,其第一层身份是公关集团的副总裁,杨光发现她屡次巧合地出现在事发地点 ,极为可疑;其第二层身份是间谍 ,听从她在公关集团的上司指挥;到剧终的第28集 ,观众才知道她的第三重身份 ,原来她是长期潜伏在敌人内部的隐蔽战线工作人员,冒着生命危险。

谍战放在当代,因科技先进 、手段多样化,剧情丰富性、戏剧性远超年代剧  ,刘江说。比如,这部剧中,核安全研究者去世 ,其电脑被远程监控;商业大佬坠崖  ,是杀手骑摩托飞车过山崖袭击致死;翼装飞行、水下潜泳 、爆炸追逐,都出现在剧中  。“充满了视觉冲击力,”刘江开玩笑,张鲁一演到最后,几乎变成运动员。

这部剧的特技量大,是一般现代戏的至少两倍 。大到场面戏 ,细到电脑上的解码系统 ,都用特技完成。动效师拍得特别过瘾,刘江说,“就很嗨,年代戏恐怕很难有这样的活力。”

接受媒体采访时刘江表示,《绝密较量》是强情节 、高密度的香肠派对谍战剧,他在这部剧里尝试将现实主义与类型化叙事相结合。

现实主义是刘江秉持的创作方法和作品底色 。执导筒二十多年 ,无论何种题材,他都希望以现实打底来创作。2019年 ,年代剧《老酒馆》播出,刘江觉得,在现实主义这条路上,他走向了成熟 ,在创作上“没有任何犹疑了”。那部46集的电视剧 ,讲的是闯关东的小人物陈怀海的故事,他在日治下的大连开酒馆谋生 ,时间线从1928年延展到1949年 ,世事几经变迁,老酒馆成为各方人士、信息交汇的据点。

《老酒馆》让刘江获得了第32届中国电视剧飞天奖优秀导演奖 。此前,凭借《咱们结婚吧》,刘江获得过第20届上海电视节白玉兰奖最佳导演奖 、第27届中国电视金鹰奖最佳导演奖。到《老酒馆》,他实现了所谓电视剧导演的“大满贯”。剧杀青那天,正好是他50岁生日。他没跟任何人说,自己偷偷吃了碗面。

《咱们结婚吧》

我在刘江的办公室见到他 ,他笑呵呵地坐在桌前 ,一部手机立在支架上 ,他用来随时浏览信息 。那是2025年5月中旬 ,《绝密较量》播到一半 。他的身后放着一整墙的奖杯 。

2003年 ,《铁血青春》播出前 ,因为所有涉案剧退出黄金档,导演首作就这么掉出了黄金档;他的第二部剧叫《岁月》,刻画官场人情世态 ,由于种种原因  ,被搁了五年 ,几经删改,播出时默默无闻 。

2009年年底《媳妇的美好时代》播出 。2010年年中 ,《黎明之前》播出 。那年的国剧盛典授予刘江年度特别贡献奖:“2010年是属于他的一年 ,一半是《媳妇的美好时代》 ,缔造家庭剧的收视巅峰;一半是《黎明之前》 ,雕琢谍战片的极致经典。”

然后是游戏辅助器(免费)2013年《咱们结婚吧》播出 ,其时《南方人物周刊》记者采访刘江 ,报道中写了这部剧如何引起各大电视台的收购热情 ,“拍摄尚未关机,预售就已经结束 。最终胜出的是央视和湖南卫视,两个素来独播的平台破天荒首开携手联播的先河,成为这场抢购大战的赢家。”

刘江因为焦虑症两年不拍戏 ,再出山时发现天地已变 ,收视率不再是可信的衡量剧集是否受大众欢迎的标准。他也感觉幸运,一直没被行业淘汰。

《岁月》改编自一本小说,小说原名为《沧浪之水》。典出《孟子·离娄》里的孺子歌:“沧浪之水清兮  ,可以濯吾缨;沧浪之水浊兮,可以濯吾足 。”屈原在《渔父》中用了这句话。

“这句话说的就是顺应,我觉得稍微有点被动。”刘江说 。

“圣人不凝滞于物 ,而能与世推移 。”他把《渔父》中的另一句话加进了剧中做台词。“这更积极,石头挡不住我 ,我能从石头缝里钻出去 ,像水一样 。这是中国人的大智慧 。碰到困难的时候 ,就会想起这句话。要有智慧去绕过它 ,或者去克服它 ,而不是就此沮丧,怨天尤人。”

至今 ,刘江视之为最有力量的话。

《黎明之前》

对话刘江:

在人上做文章

南方人物周刊 :我采访高圆圆时 ,她讲  ,她接《绝密较量》最开始是出于对你的信任,因为合作《咱们结婚吧》很愉快。但是她一开始觉得隐蔽战线离普通人很远 ,有点没底。我也想先问你 ,这个题材如何拍得现实可感 、让观众不会觉得失真 ?

刘江:隐蔽战线离大家很远 ,是有神秘感的 。但是所有行业的人都是一样的,所以我们在类型剧里把人给做到位 ,用人性的常识来嫁接观众跟创作者的桥梁,(观众和作品的距离)就不会太远 。

所有的问题都要在人上做文章。情节点上每一个人物的小懒猫辅助器(免费)反应 ,跟辅线上看上去是闲笔的人物塑造,都是围绕人来做的,符合人物性格,就避免了悬浮 。

在专业上 ,我们有国家安全部门的一些专家的指导。所以看上去很传奇的事 ,我们能把它跟当下的距离拉近 。

南方人物周刊  :能不能再讲讲你对于剧本做的改动 ,在剧作上你们下了什么功夫?

刘江 :它是强情节的类型剧 ,跟人物传记类有很大的不同,需要在一定的事件中、在规定情境的约定下完成人物塑造。人物必须得有功能性。这个事发生在这 ,只能往这走 ,你很难通过个人行为把这个事给改变了。比如说杨光再有能力,但会议是一定要被破坏的,谢会长一定要中毒  ,杨光没法把这个事阻止了。这是大的约定 。

人物的功能性服务于大事的走向;然后 ,功能性与人物性格的丰富性得结合起来 。不能完全塑造符号式的人物。比如黎剑(杨光的同事,曹炳琨饰演)总是插科打诨地把事给说了 ,杨光可能是更着急、更严肃一些 。人物要尽可能丰富  、生动,只要有空 ,我们就做一点闲笔 。

我举个我自己的例子 ,这种强情节的剧跟《老酒馆》就不一样 。你看陈怀海 ,他会面临各式各样的事,故事的线性是年代 、年轮 、命运 ,不是一件事的线性 ,所以人物就可以从很多个面去塑造,有爱情的、有亲情的、有兄弟情的、有民族大义的。

刘江(右)在《绝密较量》拍摄现场和演员张鲁一交流(受访者提供/图)

南方人物周刊:你说你爱拍生活流的剧,《媳妇的美好时代》《咱们结婚吧》在那几年的同类剧里很受欢迎 ,你是否复盘过当时的市场?

刘江 :在《媳妇的美好时代》之前,没有这样风格的剧 ,全是严肃的苦情剧。我是第一个用轻喜剧的方式拍婆媳关系、家庭伦理的熊猫开挂器下载。它创了北京台的收视纪录,平均收视率超过10%。到《咱们结婚吧》,央视跟湖南台联手抢这个戏。

你去模仿,跟去创新不一样 。

南方人物周刊 :像你说的,《媳妇的美好时代》之前没有样本,你本人之前也没有拍过这样的剧 。那为什么有这个信心和商业眼光  ,觉得可以做这样一部生活流剧  ?

刘江:不是商业眼光   ,是天时地利人和吧。我在《媳妇的美好时代》的现场有一个原则 ,就是拍每场戏都要把自个儿逗乐了 。当时那些演员也特别给力 ,我们观念特别合 ,都是玩真的,真听、真看  、真感觉,不好玩的拿掉,给攒成好玩的 。我们天天创作得很愉快 ,一块儿集思广益 ,即兴发挥了很多东西 。

那个剧证明了一件事 ,人们真正喜爱喜剧类作品的,是里面温暖的东西。

南方人物周刊:《咱们结婚吧》之后又过了十年,《温暖的甜蜜的》(2023)播出,这部剧拍的是两个事业上很强的女性,在恋爱婚姻里不顺 。你会把它纳入你生活流都市情感剧序列里吗?

刘江:其实那是一个编剧投稿,它的话题跟前面又不一样,《媳妇的美好时代》就是倡导真善美,虽然打得鸡飞狗跳的,但底子是温暖的;《咱们结婚吧》的关键词是相信  ,一个恐婚男,一个恐婚女,最后相信了爱情。那个年代(2012 、2013年)说不以结婚为目的的谈恋爱是耍流氓 。但是走到了《温暖的甜蜜的》,编剧带来了一个新的概念 ,我发现到现在都不过时——没有爱情的婚姻是耍流氓 。说白了大家现在不是非得通过结婚来改变命运,这个时代女性独立了,自己能主宰自己命运,那么她对爱情的纯度、对婚姻质量就要求更高了  。这部剧的主题,变成了女性独立。虽然戏剧形态上跟前面的两部不太一样 ,我觉得当一个序列来说也没问题啊。

南方人物周刊  :你说过《温暖的甜蜜的》如果早两年播出可能效果会更好,为什么 ?

刘江  :好像我们推出这个剧的前后,也有类似这样的戏 。我们再早点可能会更加领先一些  ,这个话题会显得更有锐度一些。我拍完《老酒馆》就该拍的,结果我又接了《光荣与梦想》的任务 ,一下子给耽搁了两年。

《绝密较量》剧照

你变你的,我做我的

南方人物周刊 :从入行从业到现在,你经历了行业环境变化的几个阶段?这些变化是如何作用于你的 ?

刘江:作为影视创作者,我在这个行业二十多年了 。我觉得这个行业唯一的不变,就是一直在变。我刚刚从业的时候卫视不重要,在地面台播出是最重要的。一个剧发很多个地市级台 ,就赚了。

到了2007、2008 年,突然间有一天,卫视大战开始 ,卫视起来了 。这是一个阶段。《咱们结婚吧》的收视率是纯洁的 、没有任何作假的。那部剧是2013 年的11月6号播出。第一轮播完 ,索菲瑞统计,央视和湖南台两个台平均收视率过5 。

很不幸,2014年综艺大战打响  ,综艺周播 ,周播保证收视率是很难的,你知道吗 ?要跟很多日播的东西来对抗,肯定干不过 。但比如某某某综艺 ,一上来必须得到一个点数 ,广告商才能付钱。为了对赌成功,有了假收视。一到某个点,你看那个收视噌噌噌上去了。这个行业进入了一个非常的时期,假收视横行,然后就失去标准了 。(注 :2010年 ,《人民日报》曾做报道 ,关注个别电视台收买收视率样本户 、制造虚假收视率的事件。2018年 ,《人民日报》的报道《收视率何时不再造假》称,电视收视率作假由来已久 。多年前,一些电视台为争取广告资源 ,开始收视率作假;当电视剧成为所有卫视黄金时段的主打节目后 ,收视率与购片价格挂钩 ,造假愈演愈烈。)

本来,大众作品 ,就得拿收视率来说事啊 。一些影评不重要,你不喜欢有别人喜欢,大部分人都喜欢 ,说明它受欢迎  。可是十来年前 ,数据说不了话了,劣币开始驱逐良币了。

如果一个行业失去了标准 ,那就真的瞎了 ,没有一个前进的方向了 ,不知道好坏了。那只能靠时间来衡量一个作品好不好了。能活下来的作品,才是真正的好作品 。

现在的大买家、大金主是网络平台 ,也会带来新的问题。我说这些是什么意思 ?就是这个行业一直在变 。不是某一天就不变了 。但是作为创作者我没变 ,我一直还是想做好的内容 。你变你的 ,我做我的,我能把握的只有我自己 。现在又到了一个微短剧的(风口期),我觉得这不是我该考虑的 ,我不可能因为这个趋势就去拍微短剧,如果一个创作者这么随波逐流 ,我觉得是没有出息的,也是做不好戏的。我们只能尽可能地把我们的长剧做得更好,我相信真正有生命力的还是长剧 。

我还比较幸运 ,一直还站在这个市场里。自从《咱们结婚吧》以后 ,我每部戏基本上是从开机到播出,11个月为周期。比如《绝密较量》是去年5月20号开机,今年5月已经播完。我是非常感恩的,也一直鞭策自己不能松劲儿。

我不想做一个投机者

南方人物周刊 :你反复讲到好内容 ,你判断好内容的最根本的标准 ,最早是来自于学生时代接受过的科班训练吗?

刘江 :我对好内容有一种根本性的认识:我们是讲故事的人。什么是故事?故事首先要好看 。原始人在狩猎、休息的时候  ,为了防止动物的袭击,几个人在篝火边互相讲故事 ,讲得好看好听 ,才能让对方睡不着觉 。这是故事的来源,你要跟他讲理论 ,他不就睡着了吗?故事首先的功用是好看 。

慢慢地 ,因为它是精神产品,得有认识价值。除了好看 ,如果没有任何认识价值 ,就是空洞的,过两天你就忘了。

我当时拍《媳妇的美好时代》 ,第一就要好看,好看才有到达率;然后要有思想性 、制作精良——这是出于手艺人的本能,就像我洗杯子  ,得洗干净;做椅子,得做精到了 。这是我对故事的根本认识 。

我学习的电影里有很多很沉闷的电影,我也很爱看 。比如维姆·文德斯的《完美的日子》 ,大众肯定觉得太没劲了,但是我特别爱看,它里面透着一股禅意。他(役所广司饰演的主角是一位公厕清洁工)周而复始的生活,看似枯燥,但是充满了魅力 。你一开始觉得他是个仙 ,最后他还是个凡人。

南方人物周刊 :为什么你说到《老酒馆》 ,你作为一个导演才成熟了?

刘江 :我自认为到那儿 ,(我的创作)更结实了 。现实主义的创作,就是完全不能揉沙子 。《老酒馆》之前,有些作品我有犹疑的地方 ,有些地方我没有那么坚定地执行。那部戏我是非常坚定的,就是对美 、对现实主义有了更深刻的体悟和了解,我自认为在这条路上没有任何犹疑了。

南方人物周刊 :在讲《老酒馆》的时候 ,你说过 ,把严密的剧本框架转换成影像作品,其实转译难度很大 。剧中  ,士农工商 、权贵兵匪轮番登场,线头极多,你是不是做过一些艰难的取舍 ?

刘江:童年时我的梦想就是当作家 ,我小学就写过小说 。在当导演之前 ,我一直写剧本 。我第一部戏是自编自导的 。我认识到我有个巨大的问题 ,我自个儿一个字一个字写出来的剧本 ,就听不进去别人的意见——这是我每天琢磨出来的 ,你这么一句话就给否了  ,不行 。但有时候 ,别人提的意见,我事后觉得是对的。自个儿既当裁判  ,又当运动员,对剧本没有客观认识了。那之后,只要是我当导演的戏 ,我就不写剧本了 。我是为了保持一种客观,保持一种审视的态度 。

但是碰到我认为剧本中有问题的地方 ,我还是会去改 。这并不是对编剧不尊重 。因为文字逻辑跟视听语言的逻辑还是有很大的差异的 ,作为视听语言的作者 ,我永远不会机械地照本宣科 ,我要真正把剧本的灵魂给拍出来,真正实现二度创作 。不要直译,要意译 。这是对作品最大的尊重。

南方人物周刊:现在选择做什么剧,你的标准是什么 ?

刘江 :我唯一的标准是——有兴趣 。我必须对这事有感觉,如果没有感觉,你说这个再牛(我也不想做) 。我曾经推过很多很大的作品 ,就因为我当时没有感觉,我就放弃了。我不想做一个投机者 。兴趣其实就是初心。之所以想干这个,是因为有兴趣,它能给我精神食粮 。我要保持这个东西  。

南方人物周刊记者 张宇欣

责编 杨静茹

copyright © 2025 powered by 长安少年网   sitemap